第212期:Michelin

*Issue 212

在香港看到米其林星级餐厅鼎泰丰被称为“米芝莲”,因此今天想聊聊Michelin相关的话题。

先说Michelin(大陆译为米其林)星级餐厅这个体系的由来。

In 1900, there were fewer than 3,000 cars on the roads of France. To increase the demand for cars and, accordingly, car tyres, car tyre manufacturers and brothers Édouard and André Michelin published a guide for French motorists in 1900, the Michelin Guide. Nearly 35,000 copies of this first, free edition of the guide were distributed; it provided useful information to motorists, such as maps, tyre repair and replacement instructions, car mechanics listings, hotels, and petrol stations throughout France.

也就是说,做汽车轮胎的那个法国企业米其林公司最初搞这个米其林星级酒店和餐厅龙虎榜就是为了希望人们多开车多到处晃悠找地方吃吃喝喝的,目的是这样轮胎损耗就大了,好促进轮胎销售。

米其林餐厅就是这么来的。

Michelin star restaurant三星最高,一星已经很了不起了。

The first-ever mainland Chinese edition of the famed Michelin Guide landed in Shanghai on Wednesday, with a grand total of 31 stars being awarded to restaurants in China’s financial capital.

2016年,米其林发布了上海米其林星级餐厅名单,共31家,居中国大陆城市之冠,尽管这个数字只是东京的十分之一。

2017年,香港共有227家米其林/米芝莲星级餐厅,澳门有65家。上海还是要努力啊。

想找世界各地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吗?来这里看:https://guide.michelin.com/city_selector

但是,今天佛老想说的还不是米其林餐厅的问题,而是在香港看到的米其林餐厅的汉语翻译在大陆和台湾国语中不同说法的问题。

在大陆被译为“米其林餐厅”的Michelin star restaurant在台湾国语中译为“米芝莲餐厅”。

佛老很欣赏台湾国语的翻译,一直想写篇专门的文章或书来总结这种独特的翻译风格。以下举几个台湾国语的翻译例子,大家看看是不是也觉得台湾的翻译更讲理,更合理。

New York, 大陆译作“纽约”,台湾一样。

但New Zealand,大陆译作“新西兰”,台湾译为“纽西兰”。

问题就来了。如果按照大陆的语文翻译规则,new译为“新”,那么New York就应该翻译成“新约”。或者,如果把New York中的New音译为“纽”,那么新西兰理应翻译成“纽西兰”,而不是“新西兰”。所以佛老一直觉得台湾的翻译更合理,所以佛老一直称呼新西兰为“纽西兰”。

大陆称为“米其林”的Michelin,直接沿用了那家轮胎公司的译名,但丝毫没有考虑餐厅排名榜的特性。而台湾译为“米芝林”,其中的“米”和“芝”就十分传神,不仅都与食物有关,而且凸显了中国文化韵味,堪称一个翻译绝句。

当然,台湾的有些翻译也值得商榷。例如,大陆国语把Fortune 500译为“世界500强”或“财富500强”,台湾国语则译为“财富500大”,这就有点搞笑了,不够严谨。但台湾国语把Forbes(大陆叫“福布斯”)译为“富比士”,这又比大陆经典了。

关于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写一篇专题论文。佛老会慢慢收集整理,敬请期待吧。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