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8期:娘惹(Nyonya)

有几个新加坡同事是“娘惹”,英文是 Nyonya,这个词的读音在普通话里找不到近似字,只能大约标注为“捏哟捏啊”(连起来读),听上去像 nō͘-niâ就对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词源自葡萄牙语 donha,说是葡语对女性的尊称。但 donha这个葡语词很复杂,并不是单纯的尊称,多用于老年女性,葡语老师说外国人应该慎用这个词,语用意涵较微妙。

还有一个说法是 Nyonya 是福建话里的“娘奶”,意思是“妈妈”。

其实“娘惹”的全称是“峇峇娘惹”(峇,音同“巴”,福建话“爸爸”的意思),峇峇娘惹 的字面意思就是“爸爸妈妈”,泛指明朝时华人移民和东南亚原住民的后裔,马来语统称为 Baba Nyonya,把这些混血儿男性称 峇峇(Baba),女性称为 娘惹(Nyonya)。

一句话总结,娘惹全称是 峇峇娘惹,马来语 Baba Nyonya,16-17世纪华人移民和东南亚原住民的后裔。只说“娘惹”仅指女性。

峇峇娘惹这个族群在近代(晚清)出了一个名人——辜鸿铭,18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槟城过去的名字更好听,槟榔屿,英文叫 Penang)。

辜鸿铭留学欧洲十几年,据说精通十几门西洋语言,后来做了张之洞的幕僚,先后在上海南洋公学、北京大学教授英文,把《论语》、《中庸》、《大学》翻译成了英语,更出名的一本著作《春秋大义》(也叫《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1915年首版),这本书在1990年代火过一段。

辜鸿铭的轶事和争议颇多,此不赘述。他就是 峇峇娘惹 的“峇峇”,但这个词没有“娘惹”出名。

著名的娘惹菜(Nyonya cuisine)有个代表作——Laksa(叻沙)是我的最爱,每次去新加坡第一餐总是要先吃一碗 laksa,Laksa分为四大流派:

咖喱叻沙(Curry Laksa)、亚参叻沙(Asam Laksa)、东海岸叻沙(Pantai Timur Laksa)、砂拉越叻沙(Sarawak Laksa)

我最爱咖喱叻沙(curry laksa), yeah lah, curry, curry lak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