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上周又读了一本好书,因为太好看,只用了四天碎片时间就看完了。所谓的碎片时间主要是每天上班时的工间,一般我下楼抽烟休息时喜欢在手机上打斗地主,这周因为这本书的吸引,便宜了地主,四天没斗他们了。另外的碎片时间主要是睡前靠在床头的每晚睡前阅读时段。

我一向不喜欢看名人传记,从没兴趣了解名人的生活,总觉得传记里面吹嘘的成分多,糗事都掩盖了。

Michael Obama的那本”Becoming”是我近几年里看过的第一本名人传记,马斯克这本是第二本。

这本书2015年9月出版,全书416页。

主要内容除去后记(epilogue)之外,分为十三章,讲述了马斯克从童年、青少年、从南非到加拿大再到美国的历程,仿佛用一个广角镜头的视角回顾了他的几段事业——SolarCity, Zip2, Paypal, SpaceX, Tesla.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了解马斯克和他的那几件震惊世界的大事。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没做多少笔记和书摘,但做了大量搜索和研究,看了几部关于那几个企业的纪录片,看了十几篇相关文章和新闻报道。一路读来,算是对这几家企业的历史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在我看来,这个阅读收获十分珍贵。

作者从跟马斯克第一次见面开始写起。

马斯克问他:Do you think I’m insane? 你觉得我是个疯子吗?

这个问题如果用现在的大陆网络语言说,可能要改成“你觉得我是不是有病?”

这个问题在我阅读过程中其实不断跳出来,我时而觉得他的确是 insane,时而又觉得这个评语不公允。等我读完最后一章时,又想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了。这个人是个太复杂太独特的存在,好像人类还没有发明一个合适的词汇能形容和概括他。

提到马斯克这个名字,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猜大多数人想到的是特斯拉纯电动汽车。但其实对马斯克而言,有一个东西远比特斯拉更重要,更伟大——Space X.

Any study of Elon Musk must begin at the headquarters of SpaceX, in Hawthorne, California – a suburb of Los Angeles located a few miles from 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这里的一切都带有浓重的“火星”色彩,巨幅海报显示着火星的现在,和火星的未来,当然是马斯克脑中的火星的未来——海洋环绕着铺满火星的绿地。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马斯克的梦想,那个词只能是——火星。

如果要用一句话浓缩马斯克的终极目标,那就是turn humans into space colonizers.

如果要马斯克只能选择做一件事,那一定是继续研究火星登陆。

如果要马斯克只保留一家公司,那一定是SpaceX.

加州的硅谷集中了几乎全世界最顶尖的头脑,但马斯克与其他最聪明的人不同的也许在于别人是想征服这个世界,而马斯克提出了一个崭新的worldview,他想要征服,或曰探索的不是这个地球上的世界,而是火星、太阳系、宇宙。

He’s less a CEO chasing riches than a general marshaling troops to secure victory. Where Mark Zuckerberg wants to help you share baby photos, Musk wants to… well… save the human race from self-imposed or accidental annihilation.

这句话概括得比较准确。马斯克渴望的征服也许并不是为了获取某种快感或臣服的征服,而是一个别人从不敢想,出于科幻式忧虑(为人类之安全命运的忧虑)的可能性。

马斯克的全名叫 Elon Reeve Musk,1971年6月28日生于南非东北部一个大城市 Pretoria。(我绝对没想到他居然是巨蟹座,就没见过那么霸道的巨蟹。)

1983年,12岁的马斯克在PC and Office 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源代码,这是马斯克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篇代码是他受科幻小说的启发自己设计的一款游戏(Blastar)。

读书,尤其科幻类的书,是马斯克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by Douglas Adams.

母亲Maye说“He goes into his brain, and then you just see he is in another world.” 马斯克的童年时代基本上就是每天活在自己的阅读(惊人的海量阅读)和自己的幻想世界里。这样的小孩当然不受人欢迎,马斯克小时候就是校园霸凌的绝佳对象,经常被怀孩子们欺负甚至殴打。

他的弟弟Kimbal说“It was not unusual for him to read ten hours a day. If it was the weekend, he could go through two books in a day.”

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不仅限于科幻小说,也有小说、漫画。毕竟是小孩子嘛,这种兴趣才是天然的童心。马斯克说童年时代最喜欢的两本书是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Moon is a Harsh Mistress, by Robert Heinlein.

很快马斯克就把学校图书馆和附近几个图书馆里的所有书都看完了,于是就央求图书管理员去帮他从别处借书。很快,小学生马斯克就开始读Encyclop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了。这让他很兴奋——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You realize there are all these things out there.

但几乎所有天才的童年都是不幸的,马斯克的父母不久离婚了。母亲搬去了南非东海岸,但马斯克决定跟父亲过,理由是My father seemed sort of sad and lonely, and my mom had three kids, and he didn’t have any. It seemed unfair.

这是马斯克跟传记作家说的。也许是童心的天真,也许是后来记忆的模糊或者刻意的美化。

父亲的经济条件不错,这一点对马斯克童年时代的教育是一个坚实的保障。很小的年纪(十岁)就有了一台电脑,这是大多数人不具备的。1980年大多数人连“电脑”这个词都还没听说过吧。

十七岁时,马斯克离开南非,只身前往加拿大去投奔他的伯父。据说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躲开南非的全民兵役,不想服兵役。这个人从小就是个精致的实用主义者,什么课有用就认真学,什么课没用就随便学学及格就行。不得不说,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是很多企业家统一的特点。

在加拿大投亲不遇,伯父全家搬去了美国,马斯克开始四处打零工养活自己,干了不少脏活累活。在农场帮人种过菜,在温哥华的森林里当过伐木工人,当过锅炉房清洁工——这份工作最辛苦,第一天三十个人干,三天后只剩下了五个人,一星期结束时只有马斯克一个人挺了下来。

不得不想起中国那句古话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1989年,马斯克在两所大学中选中了安大略省的Queen’s University,开始了大学生活。另一所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之所以他看不上只是因为Queen’s美女多一些。

正常。年轻人嘛。

在Queen’s 大学,马斯克遇见了他未来的第一任妻子 Justine Wilson. 后来到美国后两人结婚,后又离婚。Justine为他生了五个孩子(一对双胞胎,一个三胞胎)。五年之内生了两胎,五个男孩。据说是通过人工授精基因筛选的,马斯克只要男孩。

此时的马斯克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美国,他坚信只有在美国才能实现他所有的梦想。

有梦想就去实现,这是马斯克从少年时期就有的一个信念。1992年,他在Queen’s上了两年大学后转学到了美国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 Penn是美国常春藤大学中排名前十的名校,马斯克在这里开始了双学位课程的学习:沃顿商学院经济学专业和宾大物理专业。Justine留在加拿大Queen’s继续上学,理想是成为一个作家。两人开始了异地恋。

马斯克在宾大如鱼得水,因为这里有很多跟他一样的怪才。At Penn, he met people that thought like him. There were some nerds there. He so enjoyed them. 他母亲Maye说。

这个阶段的马斯克最着迷的还不是太空和电动汽车,而是太阳能。

1994年12月,他写了一篇论文:The importance of Being Solar,预测未来太阳能科技将会带动一波产业大发展。(就是后来中国昙花一现的光伏产业,如无锡的“尚德系”等)

马斯克深入研究了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改进措施,并画出了未来太阳能发电站的草图。

在另一篇论文中,马斯克提出了数字化科研资料和书籍的概念。这个理念基本上已由后来Google的Google Books和Google Scholar两个产品实现。

青少年时代的马斯克最大的爱好是电脑游戏,即便在宾大读大学期间他都想毕业后进入游戏行业,但后来又认为游戏行业对社会的影响不够大,最终他决定做更大的事。

90年代的美国,电脑和互联网也才刚刚出现不久。大学时代的马斯克认为未来有三个领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the internet, renewable energy, space.

这大概是马斯克第一次严肃地思考了自己的未来,这个洞见决定了他未来事业的大方向。

1995年,马斯克兄弟俩创办了第一家公司:Zip2. 启动资金他们的父亲给的28,000美元。

简单说,Zip2就是一个类似网络黄页的searchable directory of businesses,很像马云早期在北京做的那个东西。当时的人们对互联网的原理和未来都还没有概念,能想到把商家信息放在网络上供人们搜索是个了不起的创意。

创业总是艰难的,尤其当你的思想比大多数人超前了十几年时,突破这个思维瓶颈是最难的。

但年轻的马斯克的人生信条是:My mentality is that of a samurai. I would rather commit seppuku than fail. 宁愿像日本武士那样切腹也不接受失败。

有这样的信念,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1996年,Zip2吸引了风险投资机构的注意。

1999年,当时的美国电脑巨头康柏电脑(Compaq)以3.07亿美元($307 million in cash)收购了Zip2,马斯克作为原始股东和两名创始人之一得到了第一桶金——2200万美元($22 million)。

此时的马斯克只有28岁。踌躇满志的马斯克开始思考下一个冒险领域。

当时他在一家银行工作(Bank of Nova Scotia),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他产生了创建网络银行(internet banking)的主意,这就是后来paypal的雏形。

康柏收购Zip2后,他马上创建了一家新公司,起了一个网络意味十足,但看上去有点色情味道的名字:X.com,并投入了自己财富的一半($12 million)。

一年后X.com与Confinity合并,PayPal原本只是Confinity旗下的一个资金转账服务。2001年,合并后的公司正式更名为Paypal.

马斯克在Paypal期间经历了一连串重大挑战。2000年10月被罢免CEO职位。这段描写惊心动魄,值得玩味。书中对马斯克在Paypal惨遭“政变”(coup)的细节描述得很精彩,阅读时读者都能感到那种剑拔弩张的凶险。

2002年10月,PayPal被eBay收购(US$1.5 billion in stock),马斯克获得US$165 million(网上资料也有说他获得$250million,税后$180 million的)。

至此,马斯克正式跻身于硅谷亿万富豪的行列。

其实绝大多数人对马斯克的了解是从这里往后才开始的——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和野心是 Space X.

毫不夸张地说,直到创建了Space X,马斯克才真正找到了那个让他愿意放弃一切以换取成功的事业——征服火星,征服太阳系。

我一直不理解的一点是,人类目前对火星的了解还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甚至还无法确定火星上是否有水和氧气,马斯克何以为如此孤注一掷地看好火星作为人类新居住地的未来呢?

但至少在一件事上,马斯克做出了无人敢做的事——他把eBay收购paypal所得的钱中拿出了一亿多美元投入了Space X.

如果说Zip2和Paypal都是网络时代超前创意的话,Space X堪称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马斯克在创办Space X初期的一连串行为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相信读者一定也会边读边惊呼。

即便是儿子的夭折也没能影响他全身心地投入到Space X中去。我猜他和Justin的婚姻失败大概与此事有些关系。子女的夭折和家庭的突然变故一般会导致很多夫妻的关系恶化。

大凡奇才一般都是怪才,不仅表现在学习上的偏科和兴趣爱好的偏执上,也都表现在感情和婚姻关系上。

马斯克有过两个妻子,却结过三次婚。

结发妻子是他青年时期在加拿大的同学Justin Wilson,两人2000年结婚,八年后离婚。

第二任妻子是Talulah Riley,两人2010年结婚,两年后离婚。2013年复婚,2016年再次离婚。

作名人的妻子,或者嫁入豪门是很多女人的梦想。但事实上,那种生活也许并不值得梦想。尤其当你跟一个狂人生活在一起时,作为女人,你能做的和你必须要做到的是彻底忘记你的个人,就像爱因斯坦对他的妻子约法三章的那样。

大概奇人是只适合给众人崇拜,而不适合一起生活的吧。类似我每次听王菲的歌时,都觉得一股仙气,而丝毫没有生活的肉身气和烟火气。有些人最适合活在挂历上,而不是厨房或客厅里。

我对这种个人感情的八卦事件兴趣不大,在阅读过程中,最引起我的兴致的其实是马斯克在企业管理上表现出的个人特色。这一点非常有趣。

从某个角度而言,马斯克和乔布斯是一类人,两人在管理上的做法和理念如果照搬MBA教条的话都不合格,因为完全不符合规范。

但MBA从来都不是培养奇才和领袖的,而是训练高级职业经理人的。

能被称为领袖的商界大佬大多是 relentless(无情)的,他们基本不会被个人情感所影响,更不会把人际关系的考量放在与事业发展同等的水平去对待。

马斯克对看中的人才二十秒钟就决定要对方立即来上班,对看不中的人也丝毫不犹豫立即开除。他的一句名言是:The longer you wait to fire someone the longer it has been since you should have fired them.

如果你指望抱定一条大腿,跟定一棵大树以谋求职业的稳定,乔布斯和马斯克都不适合。

这二人大概是上天派来人间搞事情的,不是来当好人的,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nice guy.

四天后读完了这本书,对马斯克和他从事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更多,也会持续关注他的下一步壮举(环绕地球的卫星链)。

意犹未尽地读完,也多了一个愿望——下一辆车我要买特斯拉。

推荐你阅读这本好书:Elon Musk: 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 by Ashlee Vance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部分,一是马斯克在Paypal被逼宫的一段斗争,另一个是马斯克在Space X给全体员工的两封邮件。你在阅读时可以留意一下。


推荐两部记录片

   MARS: Inside SpaceX (2018)

   Tesla Motors – Elon Musk – Documentary 2020 (50分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D9PGi8hH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