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期: No snark zone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词,也是一句话:no snark zone,其实也是佛老刚学会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天佛老在上斯坦福大学的一门公开课时,听教授讲课堂守则,其中有一条是”No snark zone. Assume the best of people.” 什么意思呢?

教授强调的是希望同学们友善待人,不要恶语相向。其中,assume the best of people可以理解为“把人往好处想”,不要总觉得别人都是错的,都是不好的。今天我们重点学习No snark zone这句话。

这种“No+名词(或动名词)”的句型是典型的训诫类祈使句,很常见,如No smoking等。要理解no snark zone的意思,首先要认识snark这个词。

先看英文释义:

韦伯斯特:an attitude or expression of mocking irreverence and sarcasm 

剑桥大辞典:critical comments that are made in order to hurt someone’s feelings; a comment of this type

以上两本字典的释义比较好。snark的意思是“嘲讽、挖苦人的态度或充满敌意的讽刺语言”。


这只是snark的引申义,这个词的本意是一种虚构的动物,通常汉语译为“蛇鲨”或“鲨蛇”。没人知道这种动物长什么样,因为它是虚构的。这个词是1874年由英国童话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发明,在The Hunting of the Snark一书中首次使用。Lewis Carroll就是著名童话故事《爱丽丝奇游仙境》的作者。The Hunting of the Snark其实是一首诗,作者在诗中创造了snark这个虚拟的动物,故事情节很荒诞,但后来人们就用snark来指代一种飘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An imaginary animal (used typically with reference to a task or goal that is elusive or impossible to achieve)。

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找一下这本书了解更深的文化背景。

我们再说回snark这个词。

你可以把snark简单理解为“恶毒地嘲讽”,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如果你认识snide(挖苦)这个词,可以把snark理解为是snide + remark. (Did you get the fun here?这里有个小词趣,你看明白了吗?)

来看例句:

‘Readers, bloggers, leave your suppositions in Comments; satire and snark are welcome.’ 这句话类似中国的论坛上常见的帖子作者写的“欢迎拍砖”。

今天讲的内容有点深,希望大家看懂了上面所说的微妙的涵义。

所以,佛老听到的斯坦福大学那位老师说的No snark zone的用意在于要求大家友好地进行课堂讨论和发言,不要对别人的发言和看法进行充满敌意的挖苦和嘲讽,而这种挖苦和刻意地骂战也是中国网络上最常见的现象。

有人发帖后注明“不喜勿喷”,这句话就可以写成No snark p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