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期:你愿意赚50万还是100万?一道心理难题

*今天文章的序号为更正后的新编号,接昨天的“第1164期”。

你愿意年薪50万还是100万?

问这个问题不是佛老的脑子早上被门夹了。但你先选择一个。

选好了吗?

100万是吗?

别急,还没完。假设下面两个场景:

(1)给你年薪50万,你的同事年薪都是25万。

(2)给你年薪100万,你的同事年薪都是250万。

现在你选择哪个?

选好了吗?

50万???

没关系,不用不好意思。很多人都选了50万,这是普遍的人性。

上面这个小问题出自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我用更简单的语言和数字转述了一下。

1998年,哈佛大学两位心理学教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Solnick and. Hemenway,1998):Which salary would you prefer?

Option 1: You get $50k, but others get $25k.

Option 2: You get $100k, but others get $250k.

测试结果是——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第一个选项 $50k,而不要$100k.

背后的心理是宁可自己少赚钱也不想看到别人比自己赚得多。

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发现,也是一个有趣的心理。

*这个实验的详细学术论文参见(pdf可下载):Is more always better?: A survey on positional concerns, by Sara J. Solnick, David Hemenway

上面这个测试表明了人都喜欢跟别人比较,甚至自己的价值都要依赖于跟别人比较后得出的相对价值。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有趣,再给你看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三个人(从左到右)依次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花样滑雪决赛的亚军、冠军、季军。

你觉得她们三个谁最开心?仅从她们的面部表情判断。

按理说应该是冠军最开心,亚军其次,然后是铜牌获得者,对吧?

但是照片看起来我怎么觉得(最右边)获得第三名(铜牌)的那个美国姑娘最开心呢?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在所有比赛的领奖台上,铜牌获得者都比银牌获得者更开心,而且开心得多。

WHY?

因为银牌获得者心里在想:“Shit!就差0.01秒!我差点是金牌。我本来可以是冠军!Fuxk me!”

铜牌获得者想的是:”Oh my God – I made it! I can’t believe I made it. I almost didn’t make it on here at all.” 再看看身后的其他运动员跟自己只差0.01秒却没有拿到任何奖牌,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这个心理变态吗?

一点也不。

早在1892年,美国心理学之父 William James 就在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一书中提出:a person’s achievements matter less than how that person subjectively perceives those achievements.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很多 reference points,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暗暗地跟身边的人比较。

如果我们比别人强,我们就开心。如果别人比我们强,我们就生气。

为什么每次你看了朋友圈都要在心里悄悄生半天闷气?就因为这个。

在Google搜索框里输入 Facebook makes me,还没打出 feel 字,自动填充提示已经跳出来了:

这大概是很多人说不出原因就是每天不开心的原因之一。

Social comparison 心理操纵着每个人,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

我们不仅向上比较(upward comparison),跟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比,看着明星们纸醉金迷的生活,看着成功人士先赚它一个亿跟玩儿一样,觉得自己简直不是人,完全是个loser. 英文中专门有个形容词来形容这时候的心态——loserish.

我们更喜欢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跟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比,以此寻找一种优越感聊以自慰。外面狂风暴雨,你坐在办公室里悠哉游哉,下楼看见送餐的外卖小哥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满脸焦虑。你觉得自己虽然不成功,也不算太差。

可是你又总觉得不甘心,心头猛地涌上一个问题:

街上的野狗和家里的宠物狗,谁羡慕谁?

是家狗羡慕野狗的自由,还是野狗嫉妒家狗的温饱?

你这样胡乱想了一回,没有答案。嗨,算了吧,还是回去给继续老板做PPT吧。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