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期:言不由衷,tongue in cheek 的时代,Tsup du?

我猜你没看懂今天的题目。且听我慢慢道来。

昨天在办公室碰见一个北京来上海出差的同事,很久没见了。他看见我,浅笑了一下,说了声“欸”,我也说了声“欸”,然后就结束了。

这算什么问候呢?

我们连一声“来了?”都懒得再说,就好像每个字都要花钱才能说出来一样。

印象中以前在办公室看见外地来出差的同事都会热情地寒暄几句,起码握个手,显得像商界准成功人士似的。

现在倒好,“欸”…… 我以前都没注意过汉语里还有这个语气词。

我有时候在办公室门口刷卡给后面的同事拉门请他们先进,基本上不会有人正儿八经地说“谢谢”,最多有人用人类身体所能发出的最低限度音量,从牙缝里轻轻挤出听起来好像是xixi一样的两个音节——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致谢了吧我猜。

不想多说话,或者根本就不想说话,这似乎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显性流行病,甚至有点时髦和高级似的。

我想起美剧 The Last Ride (Brooklyn Nine-Nine) 里Captain Holt的一句名言:

When people say, “Good morning,” they mean,
“Hello.”

When people say, “How are you?” they mean,
“Hello.”

When people say, “What’s up?” they mean, “I
am a person not worth talking to.”

又据说,现在美国青少年最新的俚语连 what’s
up 都懒得说了,简化成了Tsup? 而且最后那个”p”你根本听不见,实际上就是 Tsu,后面跟个字母p表示这个u的发音不是u. 今天题目里最后的 Tsup du就是 What’s up dude? 的懒惰式。

这简直像北京人连“盖浇饭”都要简化成“盖饭”或者台湾人把“大家好”说得像“大啊好”一样有没有?!

80年代初期国门乍开,外面的新鲜事物潮水般涌进来。那时候很多人才第一次意识到中国人见面最常用的寒暄语“吃了吗?”是不合适的。改开十几年后,大多数国人又学会了见面问别人“一个月挣多少钱”也不合适。

于是后来的寒暄就变成了:

结婚了吗?

怎么还不结婚?

有小孩了吗?

怎么不要孩子?

有男/女朋友了吗?

在北/上/广/深做什么工作的啊?

买房子了吗?

……

这是长辈对晚辈的夺命连环问。平辈或普通熟人见面寒暄不会问这些,人家才懒得问你问题嘞,连个“早”都懒得说了。

What’s up man曾经一度是某些说唱歌手的口头禅,他们觉得很潮,其实很普通的一句问候习语。如果他们能模仿黑人口音把那个up里的u说的口型更小有点听上去像“呃”一样就比较潮了不过可惜他们一般都不会。

我公司有个同事,上班时经常碰见,每次擦肩而过或共乘一部电梯时,她都会字正腔圆地说“早上好”。在这个懒得说话的年代,这三个字真的很亲切,很难得。其他同事听见了,有的抬头看她一眼,说声“hi”,有的继续无言地看自己的手机。

电梯里好安静,死一般地安静,仿佛塞满了尸体穿行在各个楼层的太平间冷库。

北京同事的那声“欸”和 Captain Holt 的这段话令我特别感慨,因为我也经常那样,懒得理人,甚至常常故意躲开熟人。

但我们心里谁不希望再听见早晨阳光里的那一片明朗的彼此问好呢?

我有个德国同事,每次在电梯里碰见他,我们的对话一定是下面这样,从未变过一个字:

他:Hi, how’s life?

我:Hi, super. 

他: Gut. 

电梯到了,G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