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期:一辈子总要读一遍《瓦尔登湖》

今天是亨利·大卫·梭罗的去世纪念日,跟你随便聊聊他的巨著《瓦尔登湖》。

本文不是导读,也不是书评,只是随便聊两句,以作为我对作者去世日的纪念。随附相关资源链接供你参考之用。

1845年7月4日,梭罗扛着一把斧头,只身走进了森林,在瓦尔登湖(Walden Pond)岸边开始了两年两个月的林间生活。

这片湖位于美国麻省的康科德(Concord),那片森林的主人是梭罗的老师Ralph Waldo Emerson。

艾默生值得说一下。4月27日我刚纪念过他的去世日。

艾默生是19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区兴起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文化运动的领袖。这场文学和哲学运动常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艾默生和他的爱徒梭罗就是这场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超验主义认为人性中都有神性,人应该追求与上帝进行直接交流,在世间追求一个道德完美的理想社会。具有极强的乌托邦实验性质。

超验主义信仰个人自由与个体力量(personal freedom,power of the individual).

超验主义崇尚自然,主张通过观察和体验理解大自然的伟力(the holistic power of Nature)。

这个话题太大,此不赘述。

梭罗在湖畔小木屋中度过的两年多中,记录了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人与世界、人与神的思考。1854年初版成书,书名也很另类: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

全书共分为18章,涉猎广博。社会和自然的方方面面都有触及,不仅文学性极强,还有海量动植物学、博物学、哲学内容。这也是这本书难懂的原因。

目录

1. Economy

2. 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3. Reading

4. Sounds

5. Solitude

6. Visitors

7. The bean-field

8. The village

9. The ponds

10. Baker far

11. Higher laws

12. Brute neighbors

13. House-warming

14. Former inhabitants and winter visitors

15. Winter animals

16. The pond in winter

17. Spring

18. Conclusion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这就是梭罗决心走进林间开始湖畔生活的动机——他不是一个Luddite,他并不抗拒社会转型和发展,他只是担心物质社会的发展落下了人们的灵魂。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