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8期:旅“游”和旅“行”的区别

十一年前我第一次去台湾旅游,碰到了很多好玩的人和事,写了上万字的游记和随笔记录了当时的感想和感动。

先说一件好玩的事。

有一天我住台南的一家hotel,两个在地同事说要带我去吃正宗台菜。我手机简讯问“我们在酒店碰头吗?”对方愣了片刻,回复简讯说“今天我们就不去酒店……了……吧?等下我们开车到你饭店时电话你。”

后来我才知道,在台湾说“酒店”不是hotel的意思,而是有陪酒小姐的那种喝花酒的地方,类似大陆那种擦边球KTV. 如果是单纯唱卡拉OK的地方,他们就叫卡拉OK,就是我们这边所谓的量贩式KTV,没有陪侍小姐,就是一群朋友唱歌喝酒。如果是纯喝酒的那种bar,台湾就叫“酒吧”(“吧”字念第四声)。住的hotel,他们要么叫“宾馆”,要么叫“饭店”或“旅馆”,但绝对不叫“酒店”。

那天台菜吃得很开心,聊了很多很多。

我记得“观光”这个词最早我就是在台湾注意到的,是对英文sightseeing的直译。其实这个词译得不好,严格说算个翻译错误。sightseeing里面的这个sight根本不是光的意思啊,而是“景象”,是scene(景色)。所谓sightseeing,人们的目的是去see各种sights,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点(scenic spots),这样的人英文可以称为sightseer,台湾译为“观光客”。

很多人(尤其老年人)习惯跟团旅游,每天早出晚归,上车睡觉下车撒尿,一天赶很多个景点,打卡合影,上车走人。这样的行程,叫sightseeing倒也准确,这些走马观花的人也只能叫sightseers,连tourists都谈不上,后者好歹听起来还有点悠闲的味道,tour嘛。

我总认为旅游和旅行是两件不同的事:旅游,你是个游客(sightseer, tourist);旅行,你是个行者(traveler, saunterer)。

游客总是匆忙的,仿佛金鱼,惶惶的,生怕晚了就没了水似的赶路。

行者并不赶路,也不合影,悠悠地,在街巷间流连,好像什么都与他无关,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