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期:我被这个高一的课程表惊呆了

我的两个侄子在西班牙读高中,上周看了他们的课程表(高一),把我惊呆得半晌无语。

哲学课教材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这就是传说中的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吧。柏拉图我看英文都费劲,别说西班牙文了。我高一开学不久就开始题海战术备战高考了,别说哲学课了,连体育课都上不全。两个小孩真幸运能接受那么好的教育

通识教育,或通才教育,始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学校,特点对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全方位人文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涉猎各领域的知识,最终成为完整人格的人和现代公民。

A liberal education is a system or course of education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 free (Latin: liber) human being. (Wikipedia)

维基百科的这句解释特别好!世间最高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心灵的自由来自思想的自由。

Liberal education又译作“博雅教育”。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七艺”,也称为“自由七艺”(Liberal arts)。到欧洲中世纪初期时发展成为学校中的七门课程:

   文法(包括拉丁文和文学)Grammar

   修辞(包括散文与诗的写作,以及历史)Rhetoric

   辩证(即形式逻辑)logic

   算术 Arithmetic

   几何(包括地理)Geometry

   天文 Astronomy

   音乐 Music

孔子曾大力提倡的“六艺” (Six Arts)也是类似的教育理念,要求儒家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

   Rites (禮)

   Music (樂)

   Archery (射)

   Chariotry or Equestrianism (御)

   Calligraphy (書)

   Mathematics (數)

教育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实用了,也越来越远离人文了,没准儿再过几年就都变成蓝翔了,到那时节,也许年轻人就不用发愁找不到工作了吧,谁还不会电个焊、剃个头、开个推土机呢?

通识教育太形而上,似乎对人生没什么用。但实用技能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有活干啊,因此也不一定有用。但教育和学习的终极目标本来就不是为了“有用”。

C.S. Lewis有句名言,说明了lib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的区别:

The purpose of liberal education is to produce the good man and the good citizen. The good man here means the man of good taste and good feeling, an interesting and interested man. Vocational training, [the servile arts], on the other hand, prepares the pupil not for leisure, but for work. It aims not at making a good man, but a good banker, a good electrician, a good scavenger, a good surgeon.

在这方面,德国的两条教育路线值得各国学习。

一个社会,有匠人、有农夫、有商人、有诗人、有学者、有公仆、有军人,有法律,人人遵守,人人平等,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人间的理想国度也无非如此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孔夫子幻想的理想社会和柏拉图老夫子构想的理想国,人类的文明在源头和归宿的两头本来是没有分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