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0期:两个德语词,一个梵语词,体会人性冰火两重天。

幸灾乐祸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劣根性,且越是压抑的环境中这种情绪越普遍。

英文中没有表示幸灾乐祸的词(其实有,等一下讲),但德语有,英语就从德语借用了这个词:schadenfreude /ˈʃɑːdənfrɔɪdə/,学过德语的读者看一眼应该就秒懂并记住了吧。

Schaden = damage/harm

Freude = joy

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德语词 Schadenfreude,字面意思就是 harm joy (joy over others’ harm);pleasure derived from the misfortunes of others.

前面我说其实英文也有一个表示这个心态的词:epicaricacy,只是很生僻,连英国人都很少用,都直接用这个德语词Schadenfreude。

有没有进一步想过——幸灾乐祸的反义词是什么?

《论语》中有个词“哀矜勿喜”,意思就是对他人的灾难表示同情而不是窃喜,就是幸灾乐祸的反义词。(《論語.子張》:「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这个词怎么翻译成英文呢?

我问过好几个德国同事what’s the opposite/antonym of Schadenfreude?他们回去认真想了好几天后跟我说没有这个词,同时为德国人的这个阴暗心理表示不好意思。

其实德语有这个词,我是后来在书上看到的:Mitfreude,是1878年尼采发明的词,mit = with; Freude = joy,字面就是 with joy; joy with (others),跟别人一起高兴,to experience joy in the success of others. 尼采说“”to imagine the joy of others and to rejoice at it is the highest privilege.”

佛教中有“随喜”的说法,意思是看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就升起欢喜心,就是为别人的好事感到开心。

“随喜”的“喜”是从梵语“Mudita”翻译来的,mudita的本意是feeling joy for others good fortune even (or especially) when we do not directly benefit from their good fortune.

从幸灾乐祸,到哀矜勿喜,到同理心,到随喜;从Schadenfreude,到sympathy/empathy,到Mitfreude,到Mudita,人性中其实一直都有阴暗和冰冷也有温暖与光明。

小结今天的内容

Schadenfreude – 幸灾乐祸

Mitfreude – 为别人的好事高兴

Mudita – 随喜

哀矜勿喜,真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