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期:摄氏和华氏,一秒钟换算

一个天文学家,在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到最好之外,还顺手发明了一套温度计刻度系统。

这个人就是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

可惜天妒英才,此公只活了42岁。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特别将此温标命名为“摄氏温标”(Celsius, /ˈsɛlsiːəs/),以表彰安德斯·摄尔修斯的贡献。

这就是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摄氏度,温度的度量单位。

Celsius 最早发明的刻度跟今天的相反——沸点规定为0℃,冰点定为100°C,两者间均分成100个刻度。因为从零度到一百度之间分成了100份,所以这套系统又叫 centigrade scale(*centi 就是“百”的意思)。

两年后,另一个瑞典人,又是一个超级牛人,被称为生物分类学之父的植物和动物学家卡尔·冯·林奈(英语:Carl Linnaeus)把沸点和冰点对调了一下,这才有了今天我们的摄氏度计量体系——冰点定为零度,沸点为100度。

我一直习惯说多少多少 centigrade,但其实这样说是落伍的。从1948年开始,这套系统就正式更名为“摄氏度”(Celsius scale)了,所以,标准的说法不再是 20 degrees centigrade,而应该是20 degrees Celsius. 尽管你继续说 20 degrees centigrade 也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懂。

另一套温度刻度体系一般俗称华氏(温标),发明人是德国丹尼尔·华伦海特(Daniel Gabriel Fahrenheit),他将水、冰和氯化铵混合,达到了当时所能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将其定为0度。然后他又将水的冰点定为32度,最后将人的体温定为96度。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极少数几个国家还在使用华氏温标,其他地方都只用摄氏度了。

*华氏度 Fahrenheit 这个词在英语中基本沿用了其德语读音:/fɑːrənˈhaɪt/. 美国人也有把 f 后面那个 a 读成 æ 的。如果你学过德语,这个词一看就会读,一看就记住了。

华氏和摄氏度之间的换算比较麻烦,一个最简便的粗略换算方法是:

摄氏到华氏:乘以2,加上30.

华氏到摄氏:减去30,除以2.

这样就可以迅速反应出一个大致的温度了,尽管没那么精确。

小结今天的内容

摄氏温标不再称 centigrade,应该说 Celsius. 摄氏华氏温标快捷换算法。

其实还有一种温标系统,叫“开氏温标”,the Kelvin Scale(开尔文),喜欢物理的读者肯定知道,本文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