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期:不是真正的苏格兰人,每个人都犯过的逻辑谬误

今天我们讲点高级的内容。有点微妙,我需要讲几个小故事才能说清楚。你得慢慢看。

我经常遇到下面的场景,不知你遇到过没有。

场景一:

我在开车,突然前面被一辆车强行插队,险些撞上。这时候,如果我车上恰好有一位上海朋友,很大概率他/她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外地宁,嚓拿。”(The out-of-towner bumpkin. Fuxk)*这句话佛老翻译得相当得意。

我的这位朋友非常自然地把不守规矩的行为跟外地人强行联系在了一起,那句话很解气,但是这个推论无法被验证。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证实那个插队的驾驶员是否真的是刚来上海的外地人,或者只是开车外牌车的上海人。

场景二:

我在排队,突然前面有个人插队排在了我前面不远处。这时候,我身边恰好有一位上海朋友,很大概率他/她会脱口而出一句话:“嚓拿外地宁”。(Fuxk. The bloody rube!)

我的朋友不假思索地给没有公德的插队加塞儿的人贴上了外地人的标签。

但是,好玩的事来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忽然听见那个插队的人满嘴地道上海话,根本不是外地人,而是上海土著。

更好玩的事来了。

我的朋友听见了,愣了一下,接着说了一句——“肯定是倒马桶额朋友”,意思是上海“下只角”出身的小市民阶层。

*简单说明一下,上海历来有“上只角”和“下只角”的说法。晚清和民国时期,上只角仅指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华界统称下只角。后来,(新)上只角笼统指静安区、卢湾区北部、徐汇区一部分、长宁区愚园路一带的核心区域,(新)下只角泛指南市区、虹口、杨浦等相对破败的城区。

接着上面的故事场景讲。

我的朋友补的这句“肯定是倒马桶额朋友”,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第一句错误的判断(外地人)找台阶下,用一个更小的概念来替代之前较大的概念,目的是不承认自己之前的错误。

好,故事到此为止,故事中以上海人为例而已,其实换成北京人、广州人或其他任何大城市人都一样,目的只是为了说明那个场景,请上海读者勿怪。

这个场景说的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摆脱不了的一种状况,是一种逻辑谬误(logical fallacy),术语叫“非真正苏格兰人谬误”(the “no true Scotsman” fallacy)。

这个名词怎么来的?一个心理学家最早用Scotman来举例子,我估计是因为苏格兰人比较轴,很固执的缘故:

A: “No Scotsman puts sugar on his porridge.” 没有苏格兰人会往粥里放糖。
B: “But my uncle Angus is a Scotsman and he puts sugar on his porridge.” 我叔叔就是苏格兰人,他就往粥里放糖。
A: “But no true Scotsman puts sugar on his porridge.” 呃~~~但是纯真的苏格兰人是不会往粥里放糖的。(潜台词是“你叔叔不是纯真的苏格兰人,我说“苏格兰人不会往粥里放糖”没有错。)

又比如:

甲:所有尊重人拳的明珠国家都废除死刑了。

乙:日本高度明珠,也尊重人拳,但日本没有废除死刑啊。

甲:日本不是真正的明珠国家。

生活中这样得理不饶人,没理搅三分的逻辑无处不在,碰上这种人,你完全没招儿,因为他怎么说都有理。

你能做的只有——let them be, or die. 


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