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期:现在人为什么戾气那么重?戾气的英文说法探讨

很多人喜欢说戾气这个词,我一直不知道戾气到底指什么。

有人说源自佛教用语“无明业火”,有人说出自中医理论瘟疫论。今天这篇小文大概讲不清这个词源问题,但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个词用英文可以怎样表达。

每逢恶性社会事件发生,国内的媒体圈一定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全体疯传但都不了解情况、各路“辟谣”谣言版本越来越多、一窝蜂谴责肇事者、观点分化开始同情肇事者、风向被带再次谴责肇事者、下一起大事件发生集体淡忘上一起……

每次都这样,每件事都这样,期间你能看到人性的各种翻滚和表演,唯独没有全面探求真相的机缘和动力,没有对事件诱因的思考与辩论,永远只有猜测和轻浮的议论。

五角场附近那所学校发生的事亦如此,墙里墙外两种声音,唯独没有对“恶”本身的思考。

不得不说说现在人身上普遍存在的戾气了,这种戾气的英文怎么说呢?

可以有很多名词:rage, hatred, hostility, animosity, zero sum mentality, tendency to perish together, snowflake…

可以有很多形容词:angry, fretted, fractious, cruel, extreme, despotic, argumentative, antagonistic, belligerent…

西方国家近几年都在研究网络上的 hate speech 现象,大约可以对应我们这边的网络戾气吧。网络之外的戾气也大都是充满了焦躁和仇恨的,互恨、互害的心理源自互信的缺失,而信任这东西绝迹很久了。

每一起虐童案、杀妻案、弑母案、碎尸案、割喉案发生,我都想起那部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起剧中的王律师、李小明和李大枝。

这部剧有两个英文名:

  • The World Between us
  • No outsiders

这两个译名都不错。我更喜欢第二个——每一起极端社会事件的形成,其实都有我们每个人的“贡献”,我们既是受害者,也无意中做过加害者。我们就像雪崩事件中的每片雪花,愤怒的雪花,既易怒又脆弱。

在戾气越来越重的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把戾气总结得不错:

一言以蔽之:
戾气就是互相不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满意、不耐烦、等不及、Hold不住、搞不定、摆不平谈不拢的社会生态中,频临绝望、失去和谈基础的人们,种种行为意识的自然流露。(知乎作者:马丁.Success

亲爱的读者,你觉得“戾气”的英文怎么说才好呢?

“负”能量字眼满满的一篇小文,特意放在九毒日(端午节)当天写,权当以毒攻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