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4期:什么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

米兰·昆德拉的这部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地位极高,我记得二十年前一度被列为“小资”案头经典书目之一。但其实这本书的文字和结构都很复杂,主题沉重严肃,写作手法相当意识流,我认为不适合作为通俗文学(或“小资”文学)来“轻读”。

十几年前我还年轻时,跟风初读这本书的英文译本,没太读懂,但当时的阅读感受是跟George Orwell “1984”有神似之处。

也不能怪我这样联想——这本书1984年在巴黎以法文首次出版,第二年才以捷克语在加拿大出版。

但其实昆德拉很看不上奥威尔的1984,他曾这样评价:

“Orwell’s 1984 […] is political thought disguised as a novel; the thinking is certainly lucid and correct, but it is distorted by its guise as a novel, which renders it imprecise and vague. […] the situations and the characters are as flat as a poster.

注意,下面这句评语是重点:

So despite its intentions, Orwell’s novel itself joins in the totalitarian spirit, the spirit of propaganda. It reduces (and teaches others to reduce) the life of a hated society to the simple listing of its crimes.

好吧,算我没说吧。昆德拉根本看不上1984,只是我书读的少,盲目把两者瞎联系了。

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英文译本的书名是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认为说的是——活着,生命本身的“轻”令人无法承受。翻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太准确,如果讨巧地话或许可以考虑译为“轻不可耐”或“轻无可恋”(尽管也不准确)。

什么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那个“轻”呢?昆德拉在第一章(轻与重;Lightness and Weight)第一次做了解释:

The heavier the burden, the closer our lives come to the earth, the more real and truthful they become.

Conversely, the absolute absence of a burden causes man to be lighter than air, to soar into the heights, take leave of the earth and his earthly being, and become only half real, his movements as free as they are insignificant.

What then shall we choose? Weight or lightness?

负担愈重,我们的生命愈贴近大地,愈发逼真与诚实。

反之,如果完全没了负担,人就比空气还轻,会冲高飞起,告别大地和他尘世的存在,变得仅有一半真实,一举一动虽自由了却也不再重要。

那么我们该做何选择呢?重还是轻?

*(佛老 译)

什么是Being?

But what is the basis of being? God? Mankind? Struggle? Love? Man? Woman?

(Chapter 6:13)

亲爱的读者,聪明如你,什么是being?(我们的存在)什么是weight(重)和lightness(轻)?你是怎么理解的?

如果这本书带你陷入了以上的思考,恭喜你,你读进去了。但如果你也没有找到答案,那就对了,说明你读对了。窃以为,生命之重与轻,都是无法形容与表述的,正如真的苦难与黑暗,都是无形的、无法悲伤的、令人眼泪干涸的。

男一号和女一号的结局与“重”联系在了一起,他们看似主动选择了他们的生活,却没能选择他们的结局。女二号晚年去了美国,看似被动的选择,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归宿。

你说哪个是“重”,什么是“轻”?

And so one day she composed a will in which she requested that her dead body be cremated and its ashes thrown to the winds. Tereza and Tomas had died under the sign of weight. She wanted to die under the sign of lightness. She would be lighter than air. As Parmenides would put it, the negative would change into the positive. (Chapter 6: 25)

你不能把这本书当作普通的小说来读,我觉得更像一本哲学书。你在阅读时得有奥威尔的黑色幽默、佩索阿的孤独内省、卡夫卡的荒诞不经、劳伦斯的激情澎湃、梭罗的离群索居才能跟上昆德拉的思路。

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核心主旨都一样:拷问活着(或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这一点上,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例外。

在昆德拉笔下,重的是时代下的国族与生命;轻的是主义中的虚伪和喧嚣。

平静一下……

译本问题:应该读哪个译本?

如果你有一天鼓起勇气要读这本书了,我建议你直接读英文译本(当然如果你能读捷克语原版或法语第一版肯定最好)。

1984年,这本书首先在法国以法语译本(L’Insoutenable Légèreté de l’être)出版。昆德拉是用捷克语写的,但不知道是谁翻译的法语(不知是不是作者本人自译?)

同年,Michael Henry Heim从捷克语翻译到英文的第一版(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英语译本首次在美国出版。

英文译本最权威的就是这个译本,我读过的英文译本也是这个版本。

1985年,大陆作家韩少功和他姐姐韩刚合作,根据Michael Henry Heim的英文译本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简体中文译本,译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年,在台湾出版繁体字修订版译本。

1989年,台湾出版呂嘉行的譯本,書名改為《生命裏難以承受的輕》。

2003年,大陆出版翻译家许钧教授从法语版翻译的中文版译本,书名译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04年,台湾出版尉迟秀根据法语版翻译的繁体中文新版。

以上这些译本中,只有英语译本是根据捷克语直接翻译的,因此我认为这个译本最接近作者的母语原版,推荐你优先选择这个英文译本。

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位英文译者:Michael Henry Heim.

1964年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1971年哈佛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博士。

一生致力于把八种语言的文学译介到英语,这八种语言是:Russian, Czech, Serbo-Croatian, German, Dutch, French, Romanian, and Hungarian.

欧洲人懂七八国语言已经算很厉害了,一向以不懂外语闻名的美国人做八国语文文学翻译,令人乍舌并拜倒!

昨天有读者提到好的译者不多了,可以关注一下Heim先生创建的翻译基金会:Pen/Heim Translation Fund Grants. (https://pen.org/pen-heim-grants/)

衷心希望世界各地仍能不断涌现好的文学翻译家,这个越来越破碎的世界需要越来越多的文学和越来越好的文学译者。